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动态

CCIF 2020 Online | 心电生理与起搏论坛:室速专场(一)

编者按

第二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 2020 Online)于2020年4月21-25日线上线下联同开播,作为大会的重要学术环节,“心电生理与起博论坛:室速专场(一)”于4月24日在第四直播间成功举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和同单位的陈明龙教授共同担任本学术环节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单其俊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伟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曙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金元哲教授、山西白求恩医院李学文教授、吉大一院李航教授等共同在线参与学术互通讨论。另有多位专家带来了精彩学术讲座,因篇幅有限,初步整理部分讲课内容(更多精彩,请在大会官网回看/回放),分享如下。


曹克将教授: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最新进展


有研究证实,对于新近发生的心梗伴有LVEF≤35%,穿戴式心脏转复除颤器(WCD)并不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新的消融技术包括双极消融,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消融,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立体定向放射消融。理想的解剖途径消融有针形导管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和静脉酒精消融,外科手术、消融/杂交治疗。考虑到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中等,长期使用副作用大,导管消融可有效治疗VAs,减少发作,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不稳定的VAs患者。此外,ARVC患者药物治疗其VT反复发作风险高,心内膜与心外膜联合消融较单纯心内膜消融VT发生率低。去交感神经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或肾动脉消融(RSD),有研究提示,心交感神经阻断(Cardiac Sympathetic Denervation,CSD)可减少难治性VT患者持续性VT负荷和ICD点击。当前曹教授所在单位正致力于应用RSD治疗VAs。




陈明龙教授:2019HRS/EHRA/APHRS/LAHRS最新室速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


陈教授指出,提高室性心律失常(VAs)治疗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关键在于做到正确的评估,准确把握适应证,掌握标测与消融技巧,同时优化消融后管理。并重点就特发性流出道VAs、合并肥厚性心肌病的VAs、遗传相关性VAs、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VAs、希氏束-浦肯野系统相关性VAs、合并非缺血性心脏病的VAs、特发性非流出道起源的VAs等的难点进行了悉心解读。




江苏省人民医院张凤祥教授: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


乳头肌起源的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因此要求心血管医生要熟悉其解剖、电生理机制及ECG特征,三维+心腔内超声可提高标测与消融效率,消融需要盐水灌注导管。张教授重点分享了消融策略,有主动脉逆行途径法和穿间隔途径法,一般情况下,PPM和APM间隔面最好采用主动脉逆行途径,APM侧壁面则最好采用穿间隔途径,主动脉瓣置换后、严重周围动脉硬化及主动脉疾病均需穿间隔途径。逆行法,最好选择圣犹达L0或LI长鞘,头端跨过主动脉瓣至左室,利于导管的操控性及稳定性,如果穿间隔途径,则应用Agilis可调弯鞘至MN环。




此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红武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居维竹教授分别围绕“分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和“Summit室早标测与消融”展开精彩讲座。